首页      单位概况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文博快讯      遗址文化      文博资料      学术研究      文物安全      参观指南      藏品欣赏      联系我们      视频中心
 
浅析大地湾二期彩陶鱼纹的演变(丝绸之路)
时间:2021-11-18 来源:本站
 

浅析大地湾二期彩陶鱼纹的演变

邵耀峰

 

内容提要: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出土的彩陶在甘肃乃至中国的彩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大地湾二期文化出土的彩陶中,鱼纹是当时主要的装饰纹饰。其鱼纹经历了从写实到写意的发展演变。本文将就大地湾二期鱼纹发展演变作一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大地湾二期文化;彩陶;鱼纹;演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纹装饰是最具中华民族风格特征的艺术,鱼纹或写实抽象,或粗糙简单,或繁琐纤细。追溯本源,以传统鱼纹样演变为基础,从远古时代,先民就择水而居,采集、渔猎经济是人类最早获取食物的主要来源。可见,鱼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鱼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江河湖泊中的鱼类,自然就成了临水而居的原始先民较早认识和利用的对象。目前,我国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鱼纹彩绘的遗址就有20多处,如宝鸡北首岭、大地湾遗址、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笔者主要以大地湾二期文化鱼纹的演变方面的心得公诸于众,作以下阐述。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位于甘肃东部渭河上游的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东侧,遗址分布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级阶地和相连的缓坡山地上,现知遗址总面积达275万平方米。1958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七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3800平方米,出土陶、石、骨、角、玉器等各类文物近万件,清理出各期房址241座,灶址104座,灰坑和窖穴321个,墓葬79座,窑址35个,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9条①。大地湾遗址距今约7800— 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延续,主要包含了五个文化期。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被评为20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陶的出现和发展水平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远在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已是中国彩陶的最早制造者、生产者和使用者,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到大地湾五期文化,彩陶也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大地湾一期的彩陶呈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其纹饰单调,彩绘颜色均为红色偏暗,多呈紫色,一般绘在钵形器的口沿内外。到了大地湾二期文化,即仰韶早期,距今6500-5900年。彩陶告别了幼稚的童年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彩陶不但数量增多、图案种类繁多,而且出土了将造型、雕塑、彩绘艺术融为一体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成系列情趣盎然的鱼纹盆及一批批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

大地湾二期共出土陶器915件。可分为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装饰品和其他四大类。其中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鱼纹盆达30余件,还有千片以上的鱼纹残片②。除了宽带纹、弧线纹和一些圆点以外,鱼纹是大地湾二期彩陶的标志性纹饰。

大地湾彩陶上的鱼纹,是人们精神文化的综合表现,它既代表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也表现出先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大地湾二期最具代表性的鱼纹,它不仅数量多,变化大,而且生动逼真,这一时期就其发掘面积,遗存涵盖内容,学术研究价值,均可与著名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相媲美。捕鱼业在大地湾先民的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根据出土的动物骨骼推测,当时清水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草繁茂,聚落附近有丰富的水草和沼泽,清水河水量也比现在要大,除了农业以外,渔猎也是先民获取食物的重要生产方式。这从大地湾遗址二期出土了大量的鱼钩、鱼鳔、网坠等捕鱼工具中可以得到证明。带有倒刺鱼钩、鱼鳔等捕鱼工具的出土可以看出,当时的捕鱼方式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捕鱼方法大体相同,也是采用钓鱼、叉鱼和网捕三种方式。先民在长期从事捕鱼活动过程中,通过细致观察,使鱼纹在陶器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最初的鱼纹均写实性很强,一眼可以辨别。鱼身各部分比例都很匀称,后来则从头部开始简化,越来越抽象,变得不易分辨,有的较为夸张,神态也很生动。从出土的陶器来看,鱼纹大多绘于盆形器的腹部,两条鱼儿绕盆一周,还有在两条鱼中间夹一条小鱼,似在追逐嬉戏,鱼纹由头、眼、鰓、身、鳍和尾部组成,大小比例适中,反映出先民对鱼的敏锐,准确的观察和描绘能力,微张的鱼嘴,传神的眼睛,修长的鱼身,形象的鱼鳍。构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鱼类畅游于水中的画面。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热爱,而且也体现了这一时期彩陶艺术的最高境界。为什么鱼纹只画于盆型器上,而不绘于钵、盂类器上,我们推测在各类盛储器中,盆型器口径多在30厘米-50厘米之间,容积最大,捕获的鱼类放在盆中存放最为适宜,正是由于受到鲜活的鱼儿在盆中生动之体态的启迪,使得先民们萌发了艺术创作的激情。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古朴的原始艺术之作。有的学者认为,陶器画鱼这反映了仰韶早期先民对鱼的崇拜,鱼是他们的图腾;另有学者以为,鱼的繁殖较快,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鱼纹寄托着先民们繁衍后代的希望。无论如何,仰韶文化的鱼纹不仅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而且蕴含着深邃的研究价值。鱼纹彩陶盆既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又是中国灿烂的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

仰韶早期的彩陶大多使用黑色颜料,鱼纹多为鱼的侧视图,根据器形和纹饰的不同特点,著名考古专家郎树德研究员将大地湾仰韶文化鱼纹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具有浓厚写实风格的鱼纹,此时的陶盆形制均为圜底侈口。鱼纹形象生动,尤其是椭圆形的眼睛以及位于眼眶偏上部的眼珠,将鱼表现得活灵活现。鱼鳍不全,无背、腹鳍。但口、眼、鳃、身、尾俱全,鱼的形象一目了然。如H310:1,口径34厘米,高13.8厘米,细泥红陶,侈口迭唇,腹微折,圜底、黑彩,口沿外一周饰条带纹,上腹部一周绘鱼纹,其中一条鱼纹保存完整,根据鱼纹的长短及残留纹饰推测,一周似有三条鱼纹,鱼嘴微张,圆点表示眼睛,鳃、鳍、身、尾以不同线条绘出,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线条流畅,比例准确,椭圆的眼睛,微张的嘴巴,动感十足。

第二阶段:器形仍为叠唇盆。鱼头部分开始变长且图案化,复杂多变的画法使得鱼头细部令人费解,大多以直边和弧边构成的近三角纹填充头部,鱼身则变得更为完美。大多数鱼纹的胸、腹、背、尾鳍样样俱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鱼头各类线条所体现的具体含义。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抽象化的画法自此开始引入鱼纹之中。如F310:l,口径44厘米、高16、8厘米,侈口,底尖圆,腹饰变体鱼纹,鱼头呈长方形,下颌处用弧三角构图,似牙齿之意,两鱼之间用一条小鱼补缺

第三阶段:鱼纹仍然仅在叠唇盆上使用,但盆的口径逐渐增大,腹也变浅了。这一阶段最为显著的变化和特点是,鱼头部分变得极为简单而抽象,仅由上下相对的两条弧形纹组成,既扁且长。鱼鳍的画法则由斜三角纹变为直三角纹,画法更为规整。如M206:2,口径40厘米、高14厘米,大侈口、叠唇、腹外鼓、圜底、唇口饰黑彩带、腹饰两条变体写意鱼纹,鱼头为近三角形,鱼身多单线

第四阶段:使用鱼纹的器形由叠唇盆改变为卷沿盆,仍为圜底。它们是当时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陶器之一,经常出土于房址和窖穴中。这时的鱼纹整体简化为一种十分稳定的图案。胸、腹、臀鳍三者合一,与拉长的背鳍上下相对,尾鳍前部出现隔断线。鱼的上下两部分完全对称,线条变得流畅柔美。在F1:1的房址中,出土了口径为51.2厘米,高14.8厘米的鱼纹大盆,基本完整,均为细泥红陶侈口迭唇,腹微折,圆底、黑彩,口沿外一周饰条带纹,上腹部一周饰两条完全图案化的变体鱼纹,饱满浑圆的红色盆钵,简练流畅的线条,浓重的鱼纹以及图案,与造型完美的结合,无不显示出仰韶早期彩陶所达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成就,这是目前仰韶文化考古发掘中最大的鱼纹盆。

第五阶段:此时的盆口部由侈口改为直口,卷沿愈甚,鱼纹仍使用在卷沿盆上。该阶段已跨人仰韶文化中期。大地湾虽未发现此段的完整器物,但根据大地湾出土的残器可以推测复原后的器形和纹饰。参考属于同一时期甘肃合水、陕西岐山王家嘴遗址出土的同类器,我们的推测与复原是符合器形、纹饰发展规律的。鱼纹更为简化,头部以一圆点表示,鱼身简化为四条弧线,上下鱼鳍皆略去不画,仅保留较为夸张、舒展的尾鳍

纵观大地湾二期文化鱼纹演变,从中我们得以掌握其演变规律。可以看出,早期大多在盆形器一周绘2至3条鱼纹,均为淡水鱼的侧视图,头右尾左,首尾相接。最初的鱼纹写实性较强,形象生动,后来从头部开始简化,进而鱼鳍合并,最终成为一种十分固定的程式化图案,表现出由具体到抽象的艺术发展规律。

仰韶文化阶段,彩陶艺术逐步走向繁荣,于是诞生了古朴而精美的各类图案。循着艺术发展的规律,许多彩陶纹饰经历了繁简的转换。作为大地湾二期文化最常见的标志性图案的鱼纹,也经历了一个由复杂到简单、由写实到抽象的过程。自大地湾三期文化以后,鱼纹逐渐消失。鱼纹就只是零星或偶尔出现了,不再作为主题图案。六千多年来漫长的岁月,鱼纹作为长久不衰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演绎着各种形式风格,构成了当时大地湾先民渔猎生活的和谐与繁荣,也许更多的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亦使之成为了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是古代彩陶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中华传统艺术序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思想意识。

 

注释:

①甘肃省博物馆等:《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文物》1981年4期。

⑤⑥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

④⑧郎树德:《彩陶》,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电话:0938—6751103


 

主 办: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 邮编:741616